腸病毒衛生宣導

依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例,台中市雖尚無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但社區腸病毒感染風險持續升溫,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台中市衛生局提醒,落實3撇步,包含勤洗手、重點性消毒及生病不上課,可有效避免腸病毒。

111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英文:Enterovirus)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常見的腸病毒包含克沙奇病毒(A型23種、B型6種)、伊科病毒31種、小兒麻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3種、68至71型腸病毒,共有六十多種病毒。

腸病毒流行季節

腸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台灣地區位在亞熱帶,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

腸病毒症狀

  • 潛伏期:2~10天(平均3~5天)
  • 病程:7~10天
  • 常見病毒:腸病毒71型、克沙奇病毒

腸病毒初期症狀

腸病毒症狀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喉嚨疼痛、頭痛、噁心等。

大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

腸病毒如何傳染?傳染力持續多久?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可能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傳染,咳嗽、打噴嚏、吃進受病毒汙染的食物都可能因此感染腸病毒,玩具容易成為嬰幼兒間的傳染媒介,尤其是絨毛玩具。托嬰中心、幼兒園等須特別小心成為孩童大規模感染的場所。

在發病之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會有病毒存在,此時即具有傳染力,大多數病人可在一週左右痊癒,通常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痊癒後,腸病毒還會隨著糞便排出多達8至12週。

大人會得腸病毒嗎?

無論年紀,皆可能感染腸病毒,大多數成人感染者,沒有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

症狀

如何預防腸病毒?

  1. 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
  2.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接觸,特別是準媽媽、幼童和新生兒,盡量避免接觸腸病毒病人。
  3. 家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4. 罹病的學童,建議請假暫時別到學校上課,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5. 平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增強個人之免疫力。也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消毒

如何治療腸病毒?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沒有特效藥,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方式,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

若患者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至大醫院就醫。

腸病毒重症

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及大流行,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