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介紹
疾病資訊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於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期間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可經由性行為或母嬰垂直傳染,也可能會發生輸血傳染。
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 ( Aedes aegypti ) 及白線斑蚊 ( Aedes albopictus ) ,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 ( 彎曲條紋 ) 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較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 1 – 2 小時及日落前的 2 – 3 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潛伏期通常為 3 至 7 天,最長可達 12 天。
典型症狀為發燒、紅疹、關節痛、關節炎、結膜炎等,持續約 2-7 天,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茲卡病毒感染症主要經由斑蚊叮咬傳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得病後僅能症狀治療,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1.防蚊措施:
(1) 戶外活動時建議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 DEET 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正確使用。
(2) 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應穿著長袖衣褲,並可在衣服上噴灑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
(3) 至流行地區活動時,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4) 如果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被蚊子叮咬造成次波傳染。
2. 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3. 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
4. 具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旅遊史之注意事項:
(1) 凡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均應自主健康監測至少二週,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2) 男性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如無出現疑似症狀,未來 8 週有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若性伴侶為孕婦,則性行為時應戴保險套至性伴侶分娩。
(3) 女性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如無出現疑似症狀,仍建議延後 8 週懷孕。
5. 自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離境,應暫緩捐血 28 天,避免可能造成輸血感染。